關於綠電與碳權的疑難雜症,由我們來為您解惑!
綠電及憑證
01
什麼是綠電?
綠電的主要來源為太陽能、風力、水力、生質能、地熱等。天能綠電的綠電來源強調「優質綠電」、「循環經濟」的概念,篩選漁電共生、農電共生、地方創生相關的案場,除了接軌國際ESG、CSR多元價值的理念,也避免破壞環境。
02
什麼是綠電憑證?
綠電憑證(T-RECs)為綠電之身份證,由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所成立的「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統籌綠電憑證之核發與管理。綠電憑證可以用以證明綠電的使用量。使用綠電累積滿1000度發放1張綠電憑證,通常為每月發放一次,不足1000度者將會繼續累積。
03
從與售電業簽約到實際轉供需要多久時間?
.智慧電表安裝:審核通過後10個工作天內前往安裝
.台電資料審核:智慧電表安裝完成後,會將您的資料轉請台電協助審核,預計2~4個月,用電電號多寡也會影響台電作業時間。
.台電資料審核:智慧電表安裝完成後,會將您的資料轉請台電協助審核,預計2~4個月,用電電號多寡也會影響台電作業時間。
04
再生能源憑證(T-REC)是否具有國際代表性
台灣的再生能源憑證(T-REC)已經獲得「碳揭露專案(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 CDP)」、全球100%再生能源倡議組織「RE100」、「電子產品環境評估工具EPEAT」等國際級組織的認可。
05
綠電是否會因為天氣因素,而有斷電、跳電等問題產生
目前所有綠電案場均會經由台電電網輸配電至用電場所,因此電力供應絕對穩定,不會因使用綠電,而造成用電不穩定的情形發生。
06
如何計算我的綠電使用量?
綠電用電使用量,將由台電安裝於用電場所及發電案場之智慧電表每十五分鐘計算資料,將依照案場該時間段之發電量及用電場所該時間段之用電量,採月結機制計算您所使用的用電量。
07
何謂時間電價?
購買綠電後,台電將至用電處所安裝智慧電表(AMI),電費也會改以時間電價計費。台電之住商型簡易時間電價分為二段式及三段式,兩者都將平日晚上10點半到早上7點半及周六日劃分為離峰時段。其中三段式則在平日中午與晚間,另設一個半尖峰時段電價,電價依尖峰、離峰、半尖峰時間不同收取不同電價。
購買碳權
01
什麼是碳權?
碳交易市場可分為自願性市場和強制性市場,碳權在兩種市場中有不同定義,也不能互相流通。
在自願性碳交易市場中,碳權(Carbon Credits)為減碳專案執行完成、並經過驗證後,所核發可用來抵換碳排放的額度單位。一單位的碳權相當於減少一公噸二氧化碳的排放,價格則依市場機制而定。在此市場框架下,碳權可在幫助企業邁向碳中和目標的同時,資助減碳專案開發者,並向更多有意執行減碳專案的企業,提供經濟誘因。
而在實施總量管制的強制性碳交易市場中,碳權(Carbon Allowance)則是政府免費核發,容許企業排放一定數量的額度憑證。一單位的憑證相當於允許排放一公噸的二氧化碳,交易價格依競標而定,總量也由政府管制。在此碳市場中,若企業碳排高於容許的額度,就必須購買碳權;反之,若企業排放量低於容許額度,則可將多餘的碳權售出。
在自願性碳交易市場中,碳權(Carbon Credits)為減碳專案執行完成、並經過驗證後,所核發可用來抵換碳排放的額度單位。一單位的碳權相當於減少一公噸二氧化碳的排放,價格則依市場機制而定。在此市場框架下,碳權可在幫助企業邁向碳中和目標的同時,資助減碳專案開發者,並向更多有意執行減碳專案的企業,提供經濟誘因。
而在實施總量管制的強制性碳交易市場中,碳權(Carbon Allowance)則是政府免費核發,容許企業排放一定數量的額度憑證。一單位的憑證相當於允許排放一公噸的二氧化碳,交易價格依競標而定,總量也由政府管制。在此碳市場中,若企業碳排高於容許的額度,就必須購買碳權;反之,若企業排放量低於容許額度,則可將多餘的碳權售出。
02
碳權真的能減碳嗎? 會不會被貼上漂綠的標籤?
碳中和意謂著組織整體的碳排或碳足跡為零。然而幾乎沒有企業可以完全消除商業活動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即便使用節能設備或是再生能源,也僅能減少範疇一二的排放量。因此要達成碳中和,企業必須仰賴組織外部的減量行為,購買碳權以抵銷無法消除的排放量。
根據時代雜誌的報導,購買碳權的企業達成SBTi目標的機會是未購買碳權企業的3.4倍,且這些購買碳權的企業,同時也比未購買碳權的企業,投資多三倍的資金於減碳行為。然而若企業對外的碳中和宣示,僅仰賴碳權來達成,或買到大量無效的碳權,則可能遭到輿論抨擊。
由此可知,購買碳權可視為企業對減碳承諾的宣示,碳權也能使企業以較低的成本,抵減範疇一到三的碳排。然而若企業事前未做好功課,單以碳權做為減碳措施,或買到有爭議的碳權,反而有損企業形象。
企業若要避免被貼上漂綠標籤,在採購碳權時應用以下五大標準,評量碳權的品質:
(1) 外加性: 減碳專案必須是額外的行為,若行為是法律已強制要求、或是有助於企業減少成本,則不符合該原則。
(2) 永久性: 減碳行為必須是永久且無法被逆轉的
(3) 避免高估: 專案執行者應採較保守態度評估減碳效益,不可高估基線場景(起始碳排),也不可低估專案產生的碳排
(4) 避免重覆計算: 專案執行者不可重複核發碳權,且碳權為持有者獨家擁有,不可重複抵換
(5) 避免社會或環境危害: 應注意對當地居民、環境的影響。如選擇當地樹木品種造林,降低對生態系統的衝擊、再生能源設施盡量不衝擊當地居民生活環境等。
從天能綠電購買碳權,我們的專業團隊會依照您的預算、需求,為您篩選出符合嚴謹標準的碳權,並建議使用碳權減碳的策略,在碳中和的路上助您一臂之力。
根據時代雜誌的報導,購買碳權的企業達成SBTi目標的機會是未購買碳權企業的3.4倍,且這些購買碳權的企業,同時也比未購買碳權的企業,投資多三倍的資金於減碳行為。然而若企業對外的碳中和宣示,僅仰賴碳權來達成,或買到大量無效的碳權,則可能遭到輿論抨擊。
由此可知,購買碳權可視為企業對減碳承諾的宣示,碳權也能使企業以較低的成本,抵減範疇一到三的碳排。然而若企業事前未做好功課,單以碳權做為減碳措施,或買到有爭議的碳權,反而有損企業形象。
企業若要避免被貼上漂綠標籤,在採購碳權時應用以下五大標準,評量碳權的品質:
(1) 外加性: 減碳專案必須是額外的行為,若行為是法律已強制要求、或是有助於企業減少成本,則不符合該原則。
(2) 永久性: 減碳行為必須是永久且無法被逆轉的
(3) 避免高估: 專案執行者應採較保守態度評估減碳效益,不可高估基線場景(起始碳排),也不可低估專案產生的碳排
(4) 避免重覆計算: 專案執行者不可重複核發碳權,且碳權為持有者獨家擁有,不可重複抵換
(5) 避免社會或環境危害: 應注意對當地居民、環境的影響。如選擇當地樹木品種造林,降低對生態系統的衝擊、再生能源設施盡量不衝擊當地居民生活環境等。
從天能綠電購買碳權,我們的專業團隊會依照您的預算、需求,為您篩選出符合嚴謹標準的碳權,並建議使用碳權減碳的策略,在碳中和的路上助您一臂之力。
03
我該買什麼類型的碳權?
碳權專案的減碳原理可分為兩大類:
(1) 碳移除: 將二氧化碳從大氣中直接移除,常見的專案類型包括種/植樹、化學減碳程序、和碳捕捉、封存(CCUS)等
(2) 避免碳排放: 避免未來有更多二氧化碳排入大氣中,常見的專案類型包括再生能源、REDD+、能源效率提升、高耗能家用品汰換等
碳移除原理的碳權,減碳成效較優異,但成本和價格較高,企業可依預算量力而為,選購適合自身的碳權。
常見的碳權專案類型有:
(1) 農業、森林、土地使用專案
.英文簡稱 (AFOLU),一切以自然碳匯或與自然環境管理相關的專案,皆屬此類。
.以自然碳匯的場域分類,可分為藍碳(海洋)、黃碳(土壤)、綠碳(森林),皆有吸收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功能。
.森林碳權的REDD+、IMF為改善森林管理或避免砍伐的專案,屬避免碳排的碳權
(2) 再生能源專案
.太陽能、風能、生質能、地熱能、沼氣
(3) 家用設備和社區專案
.清潔爐灶、潔淨水源
(4) 能源效率提升專案
.汰換照明設備、冰水主機
(5) 化學、科技減碳專案
.化學原理減碳、碳捕捉/封存技術
(1) 碳移除: 將二氧化碳從大氣中直接移除,常見的專案類型包括種/植樹、化學減碳程序、和碳捕捉、封存(CCUS)等
(2) 避免碳排放: 避免未來有更多二氧化碳排入大氣中,常見的專案類型包括再生能源、REDD+、能源效率提升、高耗能家用品汰換等
碳移除原理的碳權,減碳成效較優異,但成本和價格較高,企業可依預算量力而為,選購適合自身的碳權。
常見的碳權專案類型有:
(1) 農業、森林、土地使用專案
.英文簡稱 (AFOLU),一切以自然碳匯或與自然環境管理相關的專案,皆屬此類。
.以自然碳匯的場域分類,可分為藍碳(海洋)、黃碳(土壤)、綠碳(森林),皆有吸收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功能。
.森林碳權的REDD+、IMF為改善森林管理或避免砍伐的專案,屬避免碳排的碳權
(2) 再生能源專案
.太陽能、風能、生質能、地熱能、沼氣
(3) 家用設備和社區專案
.清潔爐灶、潔淨水源
(4) 能源效率提升專案
.汰換照明設備、冰水主機
(5) 化學、科技減碳專案
.化學原理減碳、碳捕捉/封存技術
04
什麼是碳權年份 (vintage) ? 購買的碳權會過期嗎?
碳權年份指的是碳在大氣中被移除或是減少所發生的年份。減碳行為已經發生,因此不會有過期的問題。
減碳專案開發者通常每三到四年進行一次專案驗證,每次驗證通過後專案會核發新年份的碳權,因此同個專案有數個不同年份的碳權是很常見的。
此外,碳權需要經過至少一年的驗證程序,才能被專案開發者核發,因此年份較久的碳權,有可能最近才開始販售;專案開發者也可能因為對市場價格的考量,同時間上架不同年份的碳權。
雖然年份新舊並不影響碳權的環境效應,但舊年份核發的碳權,採用的是較舊的方法學,標準可能不若新方法學嚴謹,因此價格較低,同時這也是碳交所僅允許五年年份內碳權上架的原因。
減碳專案開發者通常每三到四年進行一次專案驗證,每次驗證通過後專案會核發新年份的碳權,因此同個專案有數個不同年份的碳權是很常見的。
此外,碳權需要經過至少一年的驗證程序,才能被專案開發者核發,因此年份較久的碳權,有可能最近才開始販售;專案開發者也可能因為對市場價格的考量,同時間上架不同年份的碳權。
雖然年份新舊並不影響碳權的環境效應,但舊年份核發的碳權,採用的是較舊的方法學,標準可能不若新方法學嚴謹,因此價格較低,同時這也是碳交所僅允許五年年份內碳權上架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