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ETS碳交易進入試運行階段,涵蓋國內近五成碳排

2025-06-25
越南政府於2025年6月啟動排放交易制度(Emissions Trading Scheme, ETS)第一階段的試行計畫,標誌著該國朝向市場化減碳機制邁出重要一步。雖然印尼早在2023年即啟動亞洲首個涵蓋燃煤電廠的碳交易制度,但越南的ETS具備更完整的制度架構,也覆蓋更多產業,被視為東南亞碳市場制度化的另一項重大進展。
 
此次試行階段將從2025年起至2029年,涵蓋三大高排放產業:鋼鐵、水泥與火力發電,合計佔全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近五成。政府將分配免費碳權配額(allowance),幫助企業熟悉制度操作並累積經驗,但並未設立強制減排目標。
 
制度設計上,越南ETS採用「排放強度基準」模式,即根據每單位產量的平均碳排放量分配配額,並允許企業使用碳信用額度抵銷多達30%的排放。這一折抵的比例遠高於其他亞洲強制性市場如韓國K-ETS和中國ETS的10-20%,但顯示越南有意在試行期內維持市場彈性,鼓勵企業參與。為應對潛在配額短缺,政府也開放企業可預借15%未來年度配額以彈性合規。
 
雖然目前為免費配額階段,但越南政府已明確表示,至2029年邁入第二階段時,配額將部分採拍賣機制,且涵蓋產業將擴大至運輸與建築業。屆時,碳價格將有更清晰的市場導向,亦可望成為越南綠色金融的一環,吸引國際資金進場。
 
不過,市場也對制度成效持審慎態度。由於目前以碳排放的強度為主要標準,若未持續依照產業實際奘況調整排放基準,可能導致整體排放總量上升的「碳洩漏」現象。此外,越南的碳權登錄系統與交易平台尚處於建置階段,透明度與監理能力(MRV)仍有待觀察,未來制度的公信力與配額的減碳有效性將成為關鍵挑戰。
 
長遠來看,越南ETS制度將是實現該國2050年淨零排放承諾的核心工具之一。同時,透過結合國內與國際的碳交易制度,如與聯合國巴黎協定第6條機制(包括ITMO及Article 6.4)接軌,越南正試圖建立具有區域與國際連結的碳市場架構,也為出口導向產業提供應對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的緩衝方案。
 
未來能否有效控制排放總量、建立具公信力的市場機制,將是越南碳交易市場能否成功落地的關鍵。
top